何以笙箫默小说 > 观众心理学 > 三 注意力的分配

三 注意力的分配

    从时间的角度研究了观众注意力的持续之后,还需要从空间的角度研究观众注意力的分配。

    舞台所呈现的,是一个完整的情境、浓缩的世界,所以观众在看戏的时候,要兼顾许多方面。但是,注意力是一种集中和指向,面面俱到的注意就无所谓注意。因此,必须妥善地对注意力进行分配。

    注意力分配的中心课题,是如何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主要目标上。

    为了把握观众注意力分配的重心,从剧本创作开始就要减少头绪,万不能“令观场者如入山**中,人人应接不暇”。这一点,几乎已成了世界各国剧作教本的共同定规。头绪减少到何种程度,论家标准不一。李渔曾主张“一线到底,并无旁见侧出之情”,做到“文情专一”。欧洲古典主义戏剧家对于剧情线索的精简也有很严格的要求。在许多剧作家的创作中,剧情线索并不完全是单一的,却必然有比较单纯的主旨,使观众的注意力找得到脉络。

    在舞台演出中,“一台无二戏”,一切干扰注意力集中的因素应努力排除。浅而言之,群众角色不能抢了主角的戏,道具和布景更不能造成注意力的分散;深而言之,即便是再现代的“复调结构”、“无逻辑对比”、“故意的纷乱杂陈”,也不能在同一时间造成观众注意力分配上的困扰。这个道理比较浅显明了,不必多加论述。

    观众注意力的分配除了把握重点之外,还有进一步的复杂性。有时观众的注意力似乎全部都贯注在重点区位的主要演员身上,但只要台上某一个角落略显异象,观众还是能注意到。这种旁及,从消极的角度看,台上任何不甚检点的艺术因素都可能分散观众的注意;从积极的角度看,戏剧家若要把观众的注意力挪移开去,即让原先不作为注意重点的内容升格为注意重点,或者让隐伏了一阵的人物和事件重新引起人们的注意,都有了过渡和缓冲,不至于猝然突至,使人毫无准备。

    观众注意力的这种边缘关顾机能,为注意力的转移创造了条件,也使转移后的注意力增加了有意注意的可能。观众的注意力可以灵敏地觉察到台角上那个现在还寂寂无闻的因素正在萌动着某种活力,准备升格为舞台的中心。在这个意义上说,观众的注意力很像乐队指挥的注意力。乐队指挥的注意力的分配既重点突出又全面顾及,哪一个演奏员的小瑕疵也逃不过他的听觉。他不仅注意到音量渐大、渐小的乐器,而且还注意着那些暂时停歇着的角落。总之,这是一种极为复杂又极端灵敏的注意状态。

    中国戏曲界老艺人喜欢用的“留扣子”、“抖包袱”这两个术语,形象地表明了注意力的隐伏和再分配的关系。一出戏在进入的部分,似乎很不经意地交代了一些人物关系和事态线索,在以后的剧情中不再提起,但是,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又突然出现了那一点因缘,观众至此才知原来貌似不经意的提及,实为留下的“扣子”埋下的伏笔。

    那么,非常轻淡的伏笔会不会根本引不起观众的注意,当“包袱”抖开时观众竟完全忘掉了前面留下的“扣子”呢?不会。只要戏剧家曾经点到过,到时候也就能点得醒,观众分匀出去的那一点不易察觉的注意很快就能风云际会,成为注意的重心。

    观众的注意力有时间上的贮存功能。

    中国好几个戏曲剧种都演出过的《连升店》有一个喜剧性片断,穷苦举子王明芳赶考投店,店主人是一个势利小人,见他衣衫褴褛,极尽讥讽凌辱之能事。等到王明芳得以高中,店主人摇身一变,阿谀奉承不一而足。王明芳为解被辱之恨,故意重复当初的对话,店主人同话异说,判若两人,使观众不断地发出会心的哄笑。

    但在演出过程中,两段戏相隔的时间并不短,这就依凭了观众注意力的贮存功能。戏曲艺术家并没有笨拙到让王明芳责问店家:“你当初不是说我……吗?现在怎么出尔反尔了呢?”他们自信,当初贮存在观众脑海中的东西立即就能轻易地调动起来,构成跨越时间的明显对比。一切有价值的贮存,始终处于审美的敏感地带,一触即发。在未触之时,贮存物处于注意的边缘,而在触发之际,贮存物又迅即流转为注意的中心。

    除了对注意边缘和注意中心进行分配外,观众还需同时对一台之上的角色、演员、性格、语言、服饰、化装、布景、音响等各种因素进行注意的分配。有时观众主要注意着角色辞令,有时主要注意着性格,有时则注意着演员的舞蹈动作,有时全场观众也会对台上某种音响倾注密切的注意。不管主要注意着什么,注意的边缘地带仍然十分宽阔,为注意的转移提供背景空间。

    艺术家有时也用更主动、更干脆的办法来调配观众的注意。中国传统戏曲所习用的“搁置”、“轮推”、“背供”等诸法,便是这方面的有趣例证。在众多角色在场的舞台上,戏剧家大胆地把需要此时此地表演的角色轮番地推举出来以进行中心表演,暂时把其他角色搁置一边,无言无动,形若泥塑木雕。在运用现代化灯光的舞台上,这种主动调配的注意圈,又可用灯光来轮番照亮,让注意圈外的一切,处于黑暗之中。

    采用“搁置”、“轮推”、“背供”等办法是为了防止注意的边缘无端地升格为注意的中心。当然,在没有太大必要进行旁白和独白的情境中,生硬地运用这类办法会伤害正常的审美过程。对观众注意力的调配过于强制,会使观众的审美主动性受到影响。

    比戏剧更积极主动地把注意的中心选择出来端给观众的,是电影和电视。电影和电视的艺术家全权支配着观众的视角和视点,观众的自由选择性减少了,分散注意力的可能性也随之降低,再也不必让那些应该处于注意圈之外的演员背转身去、形若木雕了,电影、电视导演们根本不让观众看到他们。对于处于注意中心的人物,电影、电视可以给他们以细部特写,甚至对于在舞台上很难表现的某些重要而细小的道具,电影、电视也有足够的办法使它们成为观众注意的重点。但是,正因为电影、电视的这种特长,也带来了与之有关的种种局限。例如,正因为把观众注意力的选择性都剥夺了,一部枯燥、沉闷的电影比同样枯燥、沉闷的舞台剧更难以忍受。

    http://www.yetianlian.net/yt101552/3820215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