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笙箫默小说 > 靖难攻略 > 第148章 洪武二十九年

第148章 洪武二十九年

    “噼里啪啦——”

    鞭炮炸响,新春味浓……

    伴随着正旦节到来,朱高煦也迎来了自己在大明渡过的第三个正旦节。

    比较起第一个正旦节时的茫然无措,第二个正旦节时的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第三个正旦节,或许是朱高煦经历过最没有负担的一个。

    渤海王府前烹羊宰猪的画面重现,许多知了肉味的娃娃又循着肉味前来。

    承运殿里,朱高煦面前的桌上饭菜也比平日里丰盛许多。

    羊肉炒、煎烂拖齑鹅、猪肉炒黄菜、素熇插清汁、蒸猪蹄肚、两熟煎鲜鱼、炉坢肉等十道菜的新年宴让朱高煦难得吃了顿好的。

    “殿下,这是熊掌和虎掌,是昨夜嫌真部派人送来的食材,俺们特意炮制的。”

    本以为十道菜就已经是最高规格,不曾想两道比脸还大的熊虎掌摆在了朱高煦的面前。

    坐在椅子上,身穿一身绯袍的朱高煦略感唏嘘。

    放在前世,别说他,就算那些权贵,又有谁能吃上这熊虎掌的?

    “动筷吧。”

    看了一眼等待动筷的亦失哈等人,朱高煦先拿起了筷子,而后对熊虎掌开始下筷。

    见他动了筷,林粟、张纯、亦失哈等人纷纷动筷,这四人十二道菜的规格还算是有些高的。

    当然,比起朱高煦的那些叔叔伯伯,他吃的就比较寒酸了。

    不过吃嘛,朱高煦也不是特别挑剔,况且他的胃口也顶多就是三四个菜罢了,因此平日也是两荤一素一汤的吃着。

    今日人多,多些菜倒也是应该。

    “洪武二十九年了……”

    嚼着没太多味道的熊掌,朱高煦只觉得自己好像在啃猪蹄,脑中则是对已经到来的洪武二十九年感慨万千。

    “可惜这大雪漫山,不方便走动,不然我们倒是可以去游猎。”

    张纯听着朱高煦感慨时间,还以为他是觉得在吉林城无聊,因此跟着附和起来。

    不过朱高煦却没有顺着说下去,反而询问道:“那些归化的女真人如何了?”

    “回殿下……”亦失哈连忙喝了一口茶来将食物咽下,而后交代道:

    “都安排了屋舍,也给他们分配了煤块和粮食,王府外的猪羊鸡鸭肉,也会酌情分给他们每户一斤,吃的比他们在老奴手下时好太多了,不少人都感激殿下。”

    亦失哈的话没有夸大其词,尽管女真人行走在白山黑水间,可以通过狩猎来获取肉食,但能吃上肉的日子,一年到头也就是那几十天,剩下的日子还是该耕种耕种,该交粮交粮,饿肚子那是常有的事情。

    正因为生存环境恶劣,所以他们才会有血性来拼杀。

    相比较之下,吉林城虽然也需要他们开荒干活,但在粮食上却从未克扣。

    每月成人五斗米的稳定日子,对于他们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更别提吉林城军民每次吃肉也都没少过他们的份,只是份量多少罢了。

    如果连这样的日子都能被视作奴隶生活,那恐怕大半关外的女真人都会愿意来吉林城做‘奴隶’。

    在吉林城,朱高煦给他们的身份定调,那就是在三年劳工时间没有结束前,他们是吉林城的劳工。

    三年时间结束后,如果愿意留下,那他们就是大明子民,他们的孩子将会有书读,他们将会有自己的耕地和生活。

    正因朱高煦的平等,才会让南下的女真人心悦诚服,如今的他们干活没有偷奸耍滑,都尽心尽力。

    尽管语言不通,但汉民手脚比划后,他们也能明白汉民说的是什么意思,因此跟着去干活。

    只要时间足够,汉人那不记仇的性格就会开始发作,因此大多女真人都没有遭受歧视。

    在这一点上,朱高煦还是十分满意的,唯一对女真人看不下去的,也是参与过作战的渤海军兵卒。

    尽管他们接受了朱高煦的教育,但他们暂时还是放不下仇恨。

    对此,朱高煦也只有等时间来冲淡这一切,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兵卒们对女真人的歧视,也只是存在于西阳哈部罢了,对于其它部落的女真人还是照常的对待。

    “呜呜呜……”

    呼啸的寒风声将朱高煦唤醒,他看向下得愈发大的大雪,不由叹气:“这大暴雪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下。”

    “有几个小部落熬不过去来投靠我们,接收了这么多人,粮食恐怕吃不到四月去了。”

    见朱高煦说起暴雪,亦失哈也说出了近来发生的事情。

    冬至过后,傅让乘坐犬橇返回了安东城坐镇,朱高煦也借机看了一眼这个时代的雪橇犬。

    和哈士奇没太大区别,就是更瘦,毛发更长。

    在傅让带人离开后,暴雪就降临了关外,不过半个多月的时间,许多小部落就面临断粮的危险,因此成群的来投靠吉林城。

    对此,朱高煦也是让亦失哈照单全收,并且还将新建的民坊划给他们居住,这些民坊只修建了围墙,里面是一块块空地,但这不妨碍归顺的女真部落搭帐篷。

    安置好他们后,朱高煦将这些小部落的头人任命为坊长,每个月除了六斗米的口粮,还能领一石米的俸禄。

    这样的待遇让这些只有几十上百人的小部落头人很受用,毕竟他们在部落时,一年能收上来的粮食也就二三百石,还得照顾所有人的口粮,实际上也剩不下多少。

    如今来到了吉林城,不用再过着那种朝不保夕的生活且不说,单单口粮加俸禄,每年就能收获十九二十石粮食。

    除此之外,朱高煦还承诺来年开垦结束后,同样给他们均发田亩,开春之后就开办有女真教习的学堂,让他们的孩子学习官话,未来担任官员。

    这样的待遇,让许多小部落在来到吉林城后纷纷安分守己。

    如果不是暴风雪阻碍了消息的传播,恐怕许多实力不济的小部落都会前来投靠吉林城。

    “那几个小部落的人口都点齐了吗?”朱高煦端着一碗汤询问亦失哈,亦失哈也点头道:

    “点起了,四个小部落都安排在一个民坊里,有三百二十一户,一千三百二十七人。”

    “他们带来的牛马牲畜和粮食都充了公,但奴婢也告诉他们,等到开春过后,王府还是会给他们发耕牛和农具种子的。”

    亦失哈办事基本没有让朱高煦失望过,尤其在对女真人的安排上,他海西女真人的身份往往能获得其它女真人的认可和信任,为吉林城招抚女真人做出了显著的成果。

    想到这里,朱高煦也对亦失哈交代道:

    “开春之后,六十九部也会送来两千扈从和牛马牲畜了,到时候我让林粟帮你,你们两人把这两千人训练好。”

    “对待他们,不能用对待汉人的办法,最好是先让他们学习三个月的官话和文字,然后再调整和其它兵卒一样的作息。”

    “这两千人,分为两个千户,你与林粟各领一个。”

    两千女真人还未到手,朱高煦就已经给他们安排了去处,不过对此张纯却开口道:

    “殿下,虽说这两千女真人和我们无仇无怨,但三个月时间就把他们归入军中,是不是太快了?”

    “他们虽然来到了吉林城,但他们的亲眷毕竟还在曾经的部落,万一他们的部落要他们做一些损害朝廷的事情怎么办?”

    张纯虽然年纪小,却有些记仇,对关外女真始终抱着一些怀疑的态度,不过这也可以理解。

    对此,朱高煦也举起酒杯对他们三人说道:

    “关外很大,足够汉人和女真人共同生活和发展。”

    “同时,关外也很小,只能容得下亲近大明,渴望融入大明的人。”

    他的话说的很隐晦,但张纯却理解了。

    说到底,只要亲近大明,朱高煦就可以允许女真各部安稳生活,可若是不亲近大明,还意图反明,那朱高煦就要清理门户了。

    他这个渤海郡王所节制的,是整个关外,也包括了关外土地上生活的女真诸部。

    说到这里,朱高煦也抿了一口茶,继续说道:“这关外之地,我看女真诸部不会少于大小三百部。”

    “如今我们只招抚了六十九部,剩下的许多部落,我们还有很多都没有接触过。”

    “就好像这些日子来投靠我们的这些小部落,他们虽然小,但实力并不弱,只是苦于没有足够的甲胄兵器罢了。”

    “若是我们能将这关外之地的所有部落纷纷招抚,那这关外之地起码能在数年耕耘后养兵数万。”

    朱高煦这话不是夸大,这是他在前番讨伐西阳哈时,亲自考察并发现的事实。

    东北之地之所以贫瘠,是因为没有投入,而本地的女真诸部又拿不出那么大的物资来投入开垦,因此自然没办法开发东北。

    因为生产力不足,女真诸部只能零散的生活在东北大地上,即便这样,他们之中却还是有不少部落无法养活自己。

    宋元小冰期降温加上蒙古人对东北农业设施的破坏,这一切就决定了想要开发东北,就必须有足够的投入。

    吉林城为什么能开发那么快?说到底还不是因为大明在吉林城背后不断给人给钱给粮。

    就拿朱高煦抵达前后来说,他抵达前的吉林城军户只能领到够吃的粮食,手中的畜力虽然足够,但粮食却不够开荒。

    可朱高煦抵达后,先后十几万石粮食砸下,仅仅几个月就在吉林城砸出了三万亩耕地。

    如果从投入和产出来说,这十几万石的投入,起码要这三万亩耕地十年的产出才能回本。

    要是计算得更精细些,三万亩耕地只收取田赋的话,哪怕十赋二也需要五六十年的时间才能回本。

    一个王朝的寿命,短则十几年,长也不过三百年不到。

    用五十年时间来回本,对于许多没有强大自信的王朝来说,这样的投入完全就是在豪赌。

    不过对于老朱来说,他既然选择将朱高煦放在吉林城,那怎么折腾就是朱高煦自己的事情了。

    藩王嘛,放在哪里不是养着,放吉林城也一样。

    老朱的自信让他给朱高煦提供了足够的粮食,而朱高煦对历史的自信则是让他不断的对吉林进行投入。

    以大明当下面对的世界气候和局势,哪怕是朱高煦也不敢保证他能在西北能有所建树,因此对东北、西南和南洋的开拓和巩固就是他在当下能做到,且有把握做到的事情。

    他不仅要依靠吉林起家,还要利用吉林串联起松花江流域。

    他不会像自己那个还不存在的大侄子一样,大手一挥就撤回关外所有卫所。

    他要做的,是将东北大地郡县化,他不怕投入,因为他有自信能搞好。

    甚至于怎么开发东北的人口,他都已经提前想好了,只等靖难之役爆发,吉林城就会迎来一波移民潮。

    正因如此,朱高煦才会积极开发东北,因为这些机会只要他抓住,那他就能巩固住东北。

    让吉林城自给自足只是开始,他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抢在洪武三十一年腊月前,让吉林城拥有足够多的耕地。

    “以我们当下的畜力,若是明年没有战事,能开垦多少亩耕地?”

    朱高煦目光看向了亦失哈,对此亦失哈也没有着急回答,而是盘算过后才解答道:“就当下的畜力和人力来说,明年起码能开垦出十万亩耕地。”

    “十万亩?”张纯和林粟有些诧异,他们可是参与过吉林城开荒工作的,自然知道如今的吉林城开荒有多么困难。

    对于他们的吃惊和诧异,亦失哈也解释道:

    “去年我们开荒,基本是往西边的山林开荒,因此越往里开就越容易遇到难以开垦的石头地、树根地。”

    “之所以选择往里开垦,是因为靠近松花江的两河河湾虽然土地肥沃,却很容易在雨季遭遇江水倒灌的灾害。”

    “可是后来殿下您弄出了水泥,那水泥干得快,还能透水,并且也容易修建事物,因此后来我们将开荒调转方向往河湾开垦而去,效果显著,没有遭遇到江水倒灌的情况。”

    “正因如此,奴婢准备明年将开荒方向主要放在吉林湾的几块河湾地上。”

    “这些河湾地起码能开垦出三四十万亩耕地,而且没有山地那样多的石头和树根,只要解决排水的问题,三年左右就能全部开垦出来。”

    “现在比较为难的,还是开垦所用的粮食……”

    开荒开久了,亦失哈也有了心得,不过说来说去,还是因为吉林城有了粮食,能养的人多了,干活的人也就多了。

    这些原因,加上水泥的出现,这才让吉林城有了能在短时间构筑泄洪、防洪的手段。

    如果没有这些手段,那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开垦河湾的肥田,而这些手段中,粮食最为重要。

    “粮食的事情不用你们操心,杨彬和辽东都司与我的岁俸全部加一起,明年起码能有三十万石粮食。”

    朱高煦给亦失哈定了定心:“虽说眼下城中近两万人,但供给这点人并不困难。”

    “何况我也向朝廷手书,明年起运的粮食应该能多些。”

    尽管这么说,但朱高煦心底也没有底气,毕竟他很清楚老朱一直在控制他。

    接收到手书后,老朱能不能多给他批些粮食,朱高煦自己也不能确定。

    如果老朱不给,那自己也只能想办法来通过贸易获取粮食了,总之不管用什么手段,他都要在松花江流域开发出足够十几万人生活的耕地。

    这般想着桌上的饭菜也吃的差不多了,朱高煦收拾了一下自己,起身便返回了自己的书房。

    他的书房,陈列着许多书籍,其中有明代留存的古籍,也有他自己编写的书籍。

    朱高煦毕竟是后世来人,虽然做不到门门精通,但自己精通的一些门类如果编撰成书,想来也能激发部分有天赋的人。

    天文、地理、洋流、火器进程、火炮进程、火药、稀有金属名称和特性……

    看着自己书架上那一本本由自己写出的书籍,朱高煦发自内心的觉得自豪。

    尽管这些书暂时还没有编写审核完毕,但有朝一日它们终将会印刷发行,成为学子手中的读物。

    只是在他畅想的时候,距离他两千余里外的高山之下,坐落于哈剌温山(大兴安岭)东北麓的兀良哈秃城也正在就东北一事进行讨论着。

    兀良哈秃城,这是兀良哈部生活的一座土城,每年一到冬季,这里就会吸引来被明人称为朵颜三卫的兀良哈、翁牛特、乌齐叶特等部的牧民。

    他们之所以来到这里,是这里毗邻哈剌温山脉,拥有足够多的树木,足够他们渡过一个温暖的冬季,并且冬季结束后他们还能在当地种植一些谷物来熬过年底的冬季。

    这地方虽说只是一座土城,但城中却修建了石砌的宫殿院落,尽管有些简陋,但在这漠东北部也算了不起的建筑物了。

    受难于今年的暴风雪,此刻的兀良哈秃城聚集了十余万蒙古人,他们帐连帐,营连营,只为能够躲过这一场惨烈的白灾。

    只要躲过这一场白灾,三部大汗就会在开春之后带回粮食,供他们活过那青黄不接的季节。

    在这兀良哈秃城,几乎所有的蒙古人都期盼着来年的粮食,可他们不知道,他们所期盼的粮食贸易已经中断了……

    “这西阳哈就是个蠢蛋,几千人居然打不过一千人,现在丢失了城池和性命,也算他活该!”

    “不能这么说,他是死了,但我们的粮食就没了着落,牛马也没有了贩卖的地方。”

    “现在头疼的不是西阳哈那蠢蛋死了,而是大明要重建肇州城。”

    “对!肇州城一旦重建成功,我们要么就只能北迁,要么就只能投降了。”

    “哈喇兀,你说出个办法,我们听你的!”

    兀良哈秃城的石堡大殿内,三部的大汗与贵族齐聚与此,殿内燃烧着篝火,为众人驱散了不少寒冷。

    作为当下实力最强大的一部,正直壮年的哈剌兀沉着倾听众人的吵闹。

    只是他们的吵闹到了最后,还是需要他来做决断,对此并没有人持反对意见,毕竟哈剌兀的能力有目共睹。

    当初,三卫当中以翁牛特部最强、其次乌齐叶特,兀良哈在后。

    后来,在哈剌兀的带领下,兀良哈的实力迅速壮大,跃居三部之首。

    因此,大明往往把三部笼统之地称作朵颜三卫或兀良哈三卫,把三部驻地统称为“兀良哈地面”。

    兀良哈诸部在元代并不讨喜,获取的资源也极少,因此他们总是充当着投机者,时不时在明朝或北元身上下注。

    纳哈出被击败后,他们在哈剌兀的带领下接受明朝册封,成为朵颜三卫。

    然而当时被委任节制三部的前元辽王阿札失里并不满意大明的安排,并在之后带领本部兵马与兀良哈三部南下寇边,结局失败。

    这之后,兀良哈三部便彻底叛变大明,取而代之开始每年南下劫掠大宁与辽东,成为大明东北边塞的边患。

    不过,叛变一时爽,下场亦凄惨。

    自从背叛大明,兀良哈三部小到箭簇、大到甲胄粮食通通难以为继。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通过扶持东北的女真,用他们来中转牛羊马匹贩卖给大明,同时又让他们从大明手中买卖一些货物来养活兀良哈三部。

    西阳哈就是接手这个中转生意的人,但这生意没持续太久就被大明发现,继而断绝了西阳哈的互市资格。

    正因如此,西阳哈才屡次入寇。

    他入寇不仅仅是为了他自己,还因为他身后的兀良哈诸部在不断给他施压。

    大明是不可能与兀良哈三部互市的,但大明却可以与西阳哈互市,只要西阳哈展现出自己的价值。

    原本这个价值已经被西阳哈通过这几年的寇边而展现出来,不曾想南边来了一个朱高煦,就藩不到半年时间,就把哈剌兀手中的这个重要棋子给杀了,并且根据消息汇报,这个朱高煦还要在撒叉河重建肇州城。

    朱高煦要是真的在撒叉河口重建肇州城,那无疑会极大限制兀良哈三部。

    往近了说,肇州城重建成功,它将会把兀良哈三部的活动范围从东西一千五百余里,缩小为东西八百余里,兀良哈三部会失去数十万倾的草地牧场。

    往远了说,如果肇州城重建成功,并且还能长期维持下去,那它将会成为进攻兀良哈秃城的桥头堡,因为从肇州城到兀良哈秃城,其距离不过七百余里,并且其中有四百里可以走水路。

    尽管这条水路无法通行大船,但走一些百来料的小船是没有问题的。

    因此,肇州城绝对不能重建,他们必须阻止朱高煦这一疯狂举动。

    念头通达间,四十来岁的哈剌兀也抬起了头,露出了那隐藏在毡帽下的目光。

    他扫视了一圈众人,最后才缓缓开口:“肇州城不能重建,我们也不能坐着干等。”

    “明天开始派出哨骑南下打探消息,从大宁到肇州城,所有消息都得探明。”

    “除了这一点,再告诉所有人,磨好手中的刀枪箭矢,是时候去南边打打草谷了……”

    (本章完)

    

    http://www.yetianlian.net/yt102798/3864319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