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笙箫默小说 > 明天子 > 第四十二章 举步维艰

第四十二章 举步维艰

    第四十二章  举步维艰

    张辅猜得不错。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这句话虽然土,但却非常正确。

    不管张辅对朱祁镇多忠心,张辅依旧不是朱祁镇培养出来的,两人之间是有隔阂的。但是孟瑛却不一样了。

    如果朱祁镇提拔孟瑛,孟瑛这一辈子,大抵是闲居家中了。

    所以孟瑛虽然也是靖难名将。但是此刻他身上贴着的政治标签,却是皇帝的人。

    在同样的位置上,张辅或许有勇气反驳皇帝的话,但是孟瑛万万是没有这个底气的。

    但是张辅阻挡朱祁镇提拔孟瑛也不是没有理由的,他说道:“本朝赏罚有度,爵不轻封,而今朝中也不过五公爵而已。保定侯虽然有功,但是决计不至于封公,陛下赐田,赐金,赐婚,赏宅,隐蔽子孙,皆可。然封保定侯为公,臣恐怕是害了保定侯,别的不说,一旦保定侯封公,陛下可用之在外吗?”

    朱祁镇听了,心中顿时一动。

    暗道:“张辅说的有道理。”

    大明而今剩下的五个公爵,魏国公,定国公,出于中山王一脉,徐达的赫赫功绩,就不用说了,徐增寿对不起建文帝,但是绝对对得起太宗皇帝,这才有这一脉两公,而张辅的英国公,前有河间王救驾而死,后有张辅灭安南之功,才有国公。

    成国公朱能乃是太宗靖难时的左右手,屡立战功,方有国公之位,而沐家一脉,沐英的功劳从来不小。

    世人只知道沐英镇守云南,却不知道,在镇守云南之前,沐英已经转战天下,打过好些仗了,更不要说沐家乃太祖养子。甚至给个赐姓都不多。

    所以保定侯孟瑛虽然有功,但与这些人相比,根本不能比。

    麓川乱子虽然大了一点,但到底比不上灭安南之功。

    而且张辅最后说的一句话,才真正打动了朱祁镇的心。

    张辅虽然年纪大了,但是身体一向很好,如果让张辅与孟瑛比骑射,张辅未必比不过孟瑛,但是为什么张辅却一直要待在京中。

    自然是张辅已经贵为英国公,封无可封,富贵已足,真立下大功。朝廷该如何封赏?

    朱祁镇对孟瑛的定位,从来不是在京中镇守的大帅,而是领兵大战的大将。因为京中有一个张辅就足够了。

    朱祁镇这才说道:“国公所言极是,是朕想差了。”

    张辅说道:“陛下如果真想封赏孟家,臣以为最好是为孟家平反。当年的案子牵连不少,而今时过境迁,陛下也当示以宽大,优容之

    。”

    朱祁镇觉得张辅这个注意不错。

    保定侯一门之所以在洪宣两朝,如此颠沛流离,就是因为他们与汉庶人牵扯太深了一点。

    如果真说他们是冤枉的,那也未必。

    但是正如张辅所言,而今时过境迁,再追究谁与汉庶人走的太近,也很没有必要了。

    虽然而今已经将汉王钉在耻辱柱上,甚至只能称之为汉庶人。但是有一件事情不得不承认,当初汉王辅佐太宗打天下的时候,的确非常勇猛,也在军中广有人脉。

    孟瑛不过是其一。

    真正与汉庶人牵连太深,不可切割的人,早就死了,而今活下来的人,大多只是被牵连的倒霉蛋而已。

    所以这一番大赦,即可酬孟瑛之功,从此孟家的黑历史就盖棺论定,谁也不能翻旧账了。同时说不定能收拢一批人才。

    朱祁镇说道:“就依国公的意思。”

    朱祁镇随即让身边的翰林学士拟诏,送往内阁,然后走一遍流程,发向云南。其中也对襄王之事叮嘱了两句,让襄王就藩麓川之事,让襄王与王骥,孟瑛商议,商议之后,拟出一个章程,上奏北京即可。

    这个时候,朱祁镇没有心思多为襄王操心。

    即便是云南战事,在朱祁镇心中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依旧是眼前的旱灾。

    朱祁镇来到文华殿之中。

    杨士奇,杨溥,王直,户部尚书刘中敷。四个人都智啊。

    朱祁镇进来第一句话就问道:“钦天监说什么时候下雨吗?”

    杨士奇说道:“臣已经问过钦天监了,最近十日,水汽稀少,应该是不会有雨的。”

    朱祁镇对此并不意外,随着旱情的加剧,朱祁镇对钦天监几乎一日三问,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情,问钦天监天气,见大臣也要问这一句话了。

    只是钦天监能力也是相当之有限的。

    他们只不过凭借一些经验来判断。错误率极高,甚至比自己看天色稍稍准上一点而已。

    朱祁镇说道:“粮食还有多少?”

    刘中敷说道:“京中十二仓,已经空了近一半了,库存粮食不过六百万石,臣以为太仓的粮食不能再动了。”

    明代一石近似于九十二公斤。六百万石不过五十五万多吨而已。对个人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是对北京这个人口百万大城市来说就不一样了。

    更不要说北方普遍大灾,四处赈灾的粮食,以工代赈的粮食,都要从太仓而出,甚至平抑粮价的粮食,都是太仓之中粮食。

    所以这才消耗这么快。

    不过二三个月,就支出数百万粮食。

    总体来说,整个北方除却陕西旱情不严重,其余的地方旱情都特别严重,朱祁镇在之前公告批了一个奏折,免除山西某县赋税一万多石。

    而朱祁镇有一种感觉,他担心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所以山西的粮食也不可能调过来的。

    但是粮食不从太仓出,又从什么地方出?

    河北好些地方五月,本是丰收的季节,但是大部分都是颗粒无收,也就是靠近河流的地方,才有一些收成,但是又被蝗虫祸害了一番。保存下来的并不多。

    从三月蝗灾起,到了五月,蝗虫在几个月之内爆炸式的增长。朱祁镇生吞蝗虫作为表态,河北数十万军队,数百万百姓,都投入灭蝗之中。

    只是比起后世的人来说,河北的人还是太少了。

    特别是靖难时期,河北是主战场,不知道多少人战死在沙场。所以河北的元气要比其他地方恢复的慢。

    所以比起后世的河北省,而今直隶省即便加上顺天府,也没有多少人。面对这样铺天盖地的蝗虫,不过是白日用扑杀,还是夜晚以光诱之。

    农业社会的绝对真理,就是人多力量大。没有足够的人口,这些蝗虫根本不能消灭干净。

    当时,这并非没有用。

    这些蝗虫发源地就是河间府,保定府,等一些去年被洪水淹过的土地,这样的土地适合蝗虫产卵。

    这样大规模扑杀,河北的农业是完蛋了,却没有让大量蝗虫飞向山西,陕西,与河南。所以这些地方仅仅是旱灾而已。

    否则朱祁镇面对的,是更加残酷的局面。

    但是对直隶人来说,这却毫无意义。

    因为这样大量的行动,背后自然要会海量的粮食支撑,不管是以蝗虫换粮食,还是直接付给百姓工钱以工代赈在,都需要海量的粮食支持。

    而今根本支持不下去了。

    杨士奇也说道:“麓川之战结束,臣已经调配湖广粮食进入河南。而今山东,凤阳,河南,灾情已经得到遏制了。”

    “只是直隶与京畿恐怕饥荒要蔓延到入秋,所以京师的六百万石粮食,是远远不够的。”

    朱祁镇说道:“王先生,你的义民之策,怎么样了?”

    朱祁镇即便再不愿意,但是也在残酷的局面之先妥协了。同意了王直提出的变相卖官的举动。

    也就是直隶百姓出五百石,可以的义民牌匾,还有免除劳役等种种特权。

    

    http://www.yetianlian.net/yt33831/1573382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