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笙箫默小说 > 帝业缭绕 > 第377章:翻云覆雨(三) 49000票

第377章:翻云覆雨(三) 49000票

    “一万万两,云氏买断漕运的经营权。”云辰声音低沉,重重强调出最后两个字:“黄金。”

    一万万两黄金!宁王手一抖,还以为自己是听错了。宁国如今一年的税收才大约一千万两白银,即一百万两黄金。那么一万万两黄金,就是宁国一百年的税收!而且是举国不吃不喝分毫不花的总和!

    这个价钱,真正让宁王心动了。他心中想着,若是宁国真能统一四国,届时新朝初建、百废待兴,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若能有这一万万两黄金周转,何愁建不来一个盛世?何愁收拢不了民心?

    “你哪儿来这么多钱?”宁王实在忍不住询问。

    云辰并不打算说出宝藏之事,便模棱两可地道:“我楚国虽小,却一直安逸富庶,怎么,难道一万万两黄金,您觉得我出不起?”

    宁王的确觉得云辰出不起,若是楚国真有这么多钱,当初亡国时,怎么没有被燕国发现?

    云辰知道宁王多疑,遂进一步解释:“我楚国二百年国祚积累无数财富,历代君王生有忧患意识,皆拨出部分国库用以绵延国祚,以备不时之需。自然,这些就是我的复国之资,这一万万两黄金,是我身家的七成,我愿用来买断漕运的经营权。”

    “买断多久?”宁王立即问道。这么多钱去买断漕运的经营,若是时间短,根本无法赚回本金。而以云辰的精明,绝对不会做这种亏本生意。

    云辰也回得很利落:“新朝国祚多久,我就买断多久。这本就是个长期的生意,足以说明我相信原氏的能力,也充分相信新朝会国祚绵长。”

    至此,宁王终于听到一句还算中听的话,心里也舒坦了些,最后问道:“若是新朝不成气候,国运太短呢?”

    “那我自认眼光不济,赔了就赔了,绝无怨言。”云辰坦然答道。

    宁王心里清楚,这一万万两黄金买断漕运,短期看来是自己沾光,但长久来算,却是个亏本生意。可他太需要用钱了,这两年与燕国的交战,耗费不少军资,虽不至于动摇国之根本,但也盈余甚少。

    而且他根本无法保证新朝到底能坚持多久。纵观历史,朝代更迭时而有之,更何况四国没有归心,也许要不了几十年,就会有新的政权取而代之。因此单看眼下,至少十年之内,这笔生意占便宜的还是原氏。

    想到此处,宁王终于一咬牙,点头应道:“好,只要你信守诺言,向世人宣告云氏不干政、不出仕、不造反,永久远离庙堂,孤就做了你这门生意,与你互惠互利,共建新朝!”

    “王上英明!”近日里头一次,云辰躬身朝宁王行了一礼。

    宁王很是受用,笑着点了点头:“不过孤也把丑话说在前头,孤若发现你有不轨之心,你可知道后果如何?”

    云辰亦是笑回:“微臣也将丑话说在前头,若是王上有意过河拆桥,诛杀微臣,那微臣手中也有筹码,必定令您后悔万分。”

    云辰这番话虽然充满威胁之意,但却巧妙地自称“微臣”,可见已经选择服从于宁王的恩威并施。宁王听着虽觉不痛快,但也颇为忌惮云辰,尤其在这局势敏感的时刻,他也知道云辰的倒戈会带来什么结果。而因为这一万万两黄金,他已经舍不得杀云辰了,只好交代子孙后世,对云氏徐徐图之。

    于是,宁王选择继续忍耐,勉强笑回:“云卿真是客气了,如今宁王室与云卿相互依存,云卿若有什么差池,新朝的基业岂不是要坍塌?”

    云辰但笑不语。

    两人周旋这么久,宁王也是累极,见一切都暂时尘埃落定,不禁朝云辰摆了摆手:“今日到此为止吧,细节之事,待孤拿下燕、姜两国,再议不迟。”

    “微臣告退。”云辰什么都没再说,径直退下。

    走出圣书房正殿时,云辰知道,宁王的目光正直勾勾盯着他的背后。他微微垂目迈开步子,唇畔,不由自主地上翘。

    其实今日从始至终,他的目的就是漕运的经营权而已。粮油、盐铁的经营权,不过是他向宁王讨见还价的幌子罢了。这些东西固然吸引人,可是天下哪一个君王都不可能交予私人经营,即便给他,他如今的实力也不敢光明正大地收,收下也没有能力消化,反而会树大招风,招人嫉妒落人话柄。

    但是控制漕运之后,很多东西都可以慢慢来,因为天底下所有物资的流转,全部都是靠运输!而陆运与漕运之中,走水路更快捷、更顺畅、更四通八达,物资流转十之八九,都是靠漕运!只要掌握了此项经营,慢说粮油、盐铁,天下任何东西都能够逐渐侵入、掌控。所以他不着急,有生之年先吃透了漕运,而剩下的,他可以交由子孙后代慢慢筹谋。

    谁说复国必须要通过朝堂?只要掌握了一朝的根本命脉,便形同无冕之皇,而且,这位置坐得会更加长久。

    想着想着,云辰反而不笑了,他只觉得如释重负。

    *****

    与云辰见面详谈之后,宁王便迅速行动起来,赶在明尘远率援军抵达幽州之前做了好些事,不仅放出流言挑拨燕军几个将领间的关系,还趁机派出大批宁军杀入幽州。

    当时多数宁军是抱着“必死也要收复幽州”的信念去的,再有宁国百姓做后盾,战场上均是以命相搏,不畏死伤勇猛无比。反观燕军,在失去聂星痕和明尘远两个主心骨之后,显然没有那股士气了,面对宁军近乎疯狂的进攻,还有宁国百姓们暗中的相助,燕军反倒畏手畏脚,都顾及起自己的性命了。

    不少燕军甚至私底下抱怨:“以前跟着摄政王殿下,一是敬重殿下治军有方,二是想为国效力,三是图自己升官发财。如今殿下死了、镇国侯反了,几个将军互咬得厉害,咱们也不知是在给哪路反贼效力,更没法子光宗耀祖,还打什么打?”

    这种话一旦传开,在燕军之中造成的后果可想而知,许多人因此受到影响,上了战场也提不起精神,疲劳无力。几个缘由加在一起,燕军失了天时地利人和,自然会败,且一退再退,连失几座城池,包括作为燕军大营的幽州府。

    后来,明尘远倒是回来了,也一鼓作气重新夺下幽州,然而却损失惨重。十万援军折损五万,另有五万随他杀入幽州府之后——再也没有出来。

    宁军在收回幽州府之后,便迅速将城内百姓迁走,又找到了云辰所提及的隐秘古道。因为废弃太久,古道长满了草木,故而一直没有被人发现。宁王果断下令砍树劈路,不惜出动大量人力物力,终于赶在明尘远回来之前将古道重新开辟,并设下埋伏。而燕军当时耽于内斗和前线战事,根本没有发现宁军在后方大举开山劈树,重劈古道。

    然后,便有了云辰所说的“瓮中捉鳖”,宁军故意输给明尘远,却又不敢输的太明显,双方僵持数日,各死伤五万左右,终于将明尘远的剩余人马全部引入幽州府城,再借由那条古道将城池团团包围,切断水源。

    原本驻扎在幽州的那批燕军,经历几场夺城之战,已经死伤近半,余下五六万人曾多次想要营救明尘远,均以失败告终,最终只得飞鸽传书将事情原原本本告诉聂星逸,并附带了宁王的条件。

    若是燕王室对这五万人见死不救,将士们都会感到心寒,谁还会继续为燕国效力?燕军更加有理由懈怠、造反了;可若是救了,燕王室就要答应宁王的和谈条件,相当于将王权拱手相送,在世人眼中更是矮了半截。

    于是所有的将士都在看着,看燕国要如何处置这棘手的事件。无论救与不救,好像都是一条死路——这就是云辰计策的高明之处。

    当明尘远发现幽州府已经成为一座空城之后,立即明白是中了算计。而且宁军将事情做得很绝,不仅把城内百姓迁得干干净净,甚至连一颗粮食都没有留下!还是幽州大营在此驻扎时,为了防患于未然,曾在地下挖了几个洞穴,埋藏了一部分军粮。

    但是杯水车薪。

    五万大军日日要张口吃饭,纵然再节省,那些军粮也只够支撑两日。明尘远在这两日内数次带兵硬闯,可惜不仅没闯出去,还伤亡惨重。他心里也清楚,日子拖得越久,将士们的信心越消耗,没有粮食果腹,体力又跟不上,突围的可能就会越来越小,最后所有人也许都会饿死在这城里。

    不幸中之万幸,虽然水源被截断,但是城内尚且有几口老井,勉强够将士们饮水,因此倒也还能再支撑几日。

    转眼间,五万燕军已经在幽州府城被困五日了,这期间,明尘远想过无数突围的办法,奈何幽州府被宁军围得如同铁桶一般,根本没有突破口。后三天将士们纯粹是靠水煮树皮、草皮充饥,只有明尘远的桌案上还能见到一丁点儿粮食,但也只是稀粥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所有被困的燕军都感到空前绝望,大好男儿不是死在沙场,而是渴死饿死,死也死得不能瞑目!这是头一次,他们是如此渴望和平,渴望安定,渴望过上没有战乱的日子,解甲归田,与家人团聚。

    燕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饥饿、绝望、士气低落、毫无斗志。

    (大家一定还记得《妾心如宅》里云辞设计明璋欠下的五千万两黄金。当时我在妾心里解释,五千万两黄金是整个南熙举国七八年的赋税,但是到了帝业之中,五千万两黄金就成了宁国50年的赋税。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500年后妾心之中,九州是一分为二,南熙地盘较大;而500年前帝业之中,九州是分成四国,宁国地盘较小,所以赋税肯定有差别。再者,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越往后的朝代,越和平的朝代,生产力肯定越强,税收就会越高。当然,这个想法有些形而上学,但一般规律应该如此。)

    http://www.yetianlian.net/yt3945/269894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