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笙箫默小说 > 宋朝不演义 > 第二十章 三征南唐(7)血战紫金山

第二十章 三征南唐(7)血战紫金山

    当年三月三号,柴荣亲自披甲上阵,出现在了战场上,紫金山,这是柴荣第一个攻击目标,如果柴荣想要彻底断绝寿州和外界的联系,孤立寿州,就必须要攻下紫金山。赵匡胤作为全军的先锋,率先登山强攻。仅仅一个上午,赵匡胤就攻下了南唐的前锋营寨和山北营寨,斩敌三千。当天晚上,军队就发生了哗变,南唐猛将朱元率军投降。至此,这一战就没有悬念了,南唐人别切割成数段,许文稹、边镐等南唐将令被俘,南唐人习惯的从紫金山上撤退,坐上了自己的船之后才觉得心安,可是这恰好就中了柴荣的计策。

    柴荣也有舰队啊,柴荣命右骁卫大将军王环率新建水军数千人,战船数百艘,自闵河沿颍水入淮,至紫金山南面追击敌军,史书记载:“继率领步骑夹淮南岸与水军顺流追击东逃溃军,至镇淮军(今安徽怀远)尽歼其水军,缴获战舰粮船数百艘。”其实就是说,柴荣亲自追击,追了一整天,疾驰了一百多公里,皇帝都亲自上战场了,谁敢不拼命啊,结果就这一整天,南唐被杀死、淹死、被俘的近四万,只区区两三天的时间,南唐人准备了近一年的寿州援军就彻底覆灭了,李景达只带着数千的残兵随其自濠州逃归金陵去了。

    寿州绝望了,刘仁瞻亲自站在寿州城上见证了李景达的覆灭,刘仁瞻明白,他死守的寿州城终于是守不住了,伤痛和绝望让本来身体就不好的刘仁瞻彻底的病倒了,一下子便昏迷不醒。什么都不知道了。

    斩子后刘仁瞻卧病不起,但仍坚持在床上指挥作战,周世宗被他的忠贞刚烈所感动,停止强攻,致书一封客气地请刘将军纳降。但此时58岁的刘将军已经成了植物人,副使孙羽等人冒刘仁瞻之名出降,并将瘫痪的刘仁瞻用床抬出城纳降。柴荣看见刘仁瞻,马上大加抚慰,当众封他为检校太尉兼节度使,这对别人来说已经是别人一辈子都想不到的高官厚禄了,可是这对于刘仁瞻来说是对他的侮辱还是嘉奖啊。据史书记载,刘仁瞻自从陷入昏迷就再没有醒过来,他没有接收柴荣的好意,就此死去。

    但不管怎么样,寿州城的陷落都标志这南唐在江北的势力彻底被扫平,中原的版图被重新规划,马上,柴荣就将挥兵直捣南唐的腹地。但是谁也没料到,柴荣退兵了,面对如此千载难逢的机会,一向英明神武的柴荣竟然退兵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几乎所有的后周武将都扼腕叹息,但是所有人也都明白,柴荣做的没错。如果柴荣不赶快班师,后周的后院就将出乱子。李璟相对于柴荣来说,他并不是一个多么优秀的将领,但李璟能成为柴荣的一个强敌,则是因为他的另一项突出技能,外交。

    折叠李璟将自己比作了三国时期的刘备,那孙权在哪里呢?李璟环视四周,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盟友,契丹。可是就算找到了,中间可还隔着一个后周呢,柴荣会这么容易让李璟过去吗?别急,天无绝人之路,李璟找到了一条十分隐蔽的通道,从江南直接坐船去渤海湾,从大连下船再去到契丹的上都。就这样,南唐人用他们先进的航海技术轻而易举的通过了后周的领地,李璟很快就和契丹、北汉达成了同盟,把柴荣变成了曹操。

    所以柴荣不得已,只好率领着大军返回北边去砌墙啊,后周人只好放弃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让南唐人又逃过了一劫,让南唐人认识到他们的君主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赢得了外交胜利的李璟此时非常的痛苦,极端的懊悔,他忘了父亲教导自己的话,这些年来他都做错了。他忘了自己的父亲李昪教导自己的话,南唐的开国皇帝李昪是一个极其厉害的人,首先,如果这位老先生活着的话,柴荣能不能或者敢不敢发兵来打南唐都不敢说。

    这位老先生啊,如果五代十国有一个皇帝排行榜的话,他足以排进前三,把郭威、刘知远这些人远远的甩在后面。可以说,李昪不能数一也可以数二,这个二就是后来的柴荣。但是李昪比柴荣厉害的地方就是李昪真的是白手起家,他不想柴荣那样,虽然没有威望但是却有郭威留给自己丰厚的家产。李昪的一生非常悲惨,他从小是个孤儿,父母在战争当中死去,李昪甚至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只能进庙当个小和尚勉强维持生计。这个李昪和后来的朱元璋有点像,区别就是朱元璋出家的时候已经十八岁了,李昪仅仅六岁。那个时候南唐的地盘上还不叫南唐,在南唐的地盘上还有一个大国叫做吴,他们的头就是赫赫有名的五代第一人杨行密,杨行密刚刚攻下濠州的时候,意外的掠走了一个刚刚出家的小和尚,就是李昪。

    李昪长的十分漂亮,杨行密不忍心对他下手,就收了李昪做义子,可是杨行密老先生的儿子们似乎有什么先见之明,极其讨厌李昪。历史也证明,杨行密的这些儿子们也真是,当时就应该把李昪给杀了,这样他们就不会有后来的那种落寞的生活了。可没办法,杨行密还是听从了儿子们的建议,把这个孩子交给了自己的手下大将徐温抚养,从此李昪改名换姓叫了徐知诰。

    徐知诰天资聪颖,侍奉徐温如父,徐温妻李氏因为同姓的缘故,也对徐知诰照顾有加。徐知诰曾经跟随徐温出行,徐温因心情不佳而乱杖驱赶徐知诰,等到到家的时候,徐知诰拜迎于门口。徐温惊讶说:"你怎么在这个地方!"徐知诰回答:"为人子,怎么能舍弃父母,父怒而归母,作为儿子的常情。"徐温因此更加喜爱徐知诰了。

    徐知诰长大后,身长七尺,方额隆准,修上短下,声如洪钟,喜好读书,善于骑射,杨行密常称赞道:"徐知诰是个俊杰,众将的儿子中没人比得上他。"

    简短接说,这个徐知诰能征惯战,先是帮自己的养父徐温夺得吴国的军政大权,后来在徐温死后,他自己又夺得了吴国的军政大权。然后黄袍加身,改朝换代,恢复自己的李姓这个荣耀了二三百年的姓氏,然后不管当事者同不同意,他自称是天可汗李世民的后代,重新定国号为唐。历史上为了和当时并存的李存勖的唐区分开啊,称他为南唐。

    要说明的是,李昪虽然从权利之路上一路走来,手上却并没有多少鲜血,他对自己的养父徐温深深的感恩,对自己的养父的儿子们也尽量优待,就算是吴国的皇子皇孙也都没有赶尽杀绝,当然了,吴国的最后一位皇帝当然必须杀了。

    李昪的优点和五代十国中的其他皇帝都不同,他不好战争,相反他十分的理智,他在世的时候,南唐已经成为了南方国力最强盛的君主,手下的大臣都劝说他尽快统一南方,然后北伐最后统一全国。可是李昪并没有这个想法,只是微微一笑,终其一生都在休养生息,静待机会。就因为这样,李昪被大臣冯延巳讥为"田舍翁"。942年(升元六年),吴越国遭受自然灾害,南唐群臣都劝李昪趁机出兵攻灭吴越。李昪却坚决拒绝,认为国内百姓需要休养生息,不应开战,并派使者去慰问吴越,送去许多礼物。

    李昪在临终时告诫儿子的话是:“你记住,用兵中原,周围的国家必然不敢轻举妄动,可是你要是对周围的国家动手,中原的大国必然发兵南下,都那时你必然会四面遭敌。所以你不要把四周的小国当做心腹大患,尽量保持和周围国家的友好关系,之后呢,寻求机会北上与中原王朝争胜的时候,周边的小国也会出手帮你,最起码后方不会出乱子。至于中原的大国,不论谁胜谁败,都是南唐的死敌,历来北伐困难重重,所以你不可着急,北方只要一直乱下去,一定会出现机会,到那时,中原一战可定。只是在机会到来的时候,你一定要做好万全的准备。”所以李昪在临终前,给李璟留下了巨大的军需储备,光是德昌宫啊,就有七百万钱,赵匡胤积攒一生都没能攒下这么一大笔财富,但是李昪为人却非常简谱,穿的很朴素,用的是铁脸盆,在宫里只穿麻布的衣服,到死李昪的宫殿都没有扩建过,最多只是增添了一些盆景。

    可是李昪的儿子李璟却一点也不想他,从李璟继位就开始奢华风流起来了,具体奢华到什么地步,我们先不说,等到李煜继位的时候我们详细的说,总之一句话,李煜亡国合情合理,半点同情都没有,谁说会做几首诗就能当好皇帝了啊。宋徽宗赵佶琴棋书画无所不精,不还被女真人打的稀里哗啦的嘛。更何况李煜还杀戮功臣,信用奸邪。咱们继续说李璟啊,这个李璟四面出兵,先后攻灭楚、闽两个国家。国家从二十八州增加到了三十五州,一时间军威强盛列国侧目,但很遗憾,这些新获得的土地很快就成了一个沉重的负担了,几年之间反叛没完没了,李璟之后不断的派兵镇压,结果就成了恶性循环了。很快,李昪盼了一辈子的千载难逢的机会出现的时候,南唐已经无力北征了。

    那么,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究竟是什么?柴荣向北砌墙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们下回再说。

    http://www.yetianlian.net/yt40951/1627775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