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笙箫默小说 > 唐室演义 > 第三十回 问月守孝路遇险 正阳骊山得祥宝

第三十回 问月守孝路遇险 正阳骊山得祥宝

    话说上官问月,自雪上官氏冤屈,移父母之骸骨,葬之骊山,自居骊山守坟,行百日之孝。

    百日期满,上官问月坟前拜别,泣曰:“不孝女问月,未有奉茶进饭之礼,不能执手扶右之仪,乃儿之罪也,来生再投膝下,以报双亲恩情,全今世之憾矣。

    孩儿谨记双亲之志,为毕生所向。今日去矣,他日复来望之。”

    上官问月悲泣之,侍女扶之,上辇车,韩聪率百余名士卒,护其左右,行往长安。

    明月寒霜洒珍珠,秋夜萧疏溪水声。

    山路崎岖多险境,林间无日落风尘。

    且说郜国公主,前时上官问月所欺,久难释怀,怨恨积深,常吐心血,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命张先日夜探,上官问月行踪,恨不能饮其血,食其肉,又心忌正阳,不敢京城行凶。

    得知上官问月,骊山进孝,大喜,使张先携死士二百人,路途埋伏,欲杀之。

    韩聪护车驾行之一处洼地,突闻路两侧,草木沙沙响,自林中跃出,二百余黑衣蒙面人,包围韩聪人马。

    张先蒙脸,手握利剑,率大刀手,直取上官问月,死士训练有素,见人便砍,不畏生死,凶狠毒辣,非士卒所能敌矣。

    韩聪命士卒,护上官问月,抽佩刀来迎张先,叫曰:“汝等何人!胆敢,来犯明月公主。”

    张先不答话,举剑砍落,面门而下,韩聪抬刀上挡,张先无坐骑,一跃而起,身落辇车之上,一脚踢飞车夫,来掀车帘,士卒来拒,皆砍到在地。

    韩总欲来救,乃二三十死士缠斗,不能脱身,上官问月下辇车惊走。

    张先追之,士卒举刃截其路,死命护之。

    二三死士追至甚近,韩聪砍到五六人,脱身来救上官问月,砍到近身二三人,贼众复围韩聪交战,士卒死上多半。

    张先一跃,落上官问月身侧,一剑砍倒侍女,复举剑砍上官问月,上官问月惧,哎呀一声惊叫,随其声,噔一声,轻响弓弦声。

    张先闻声观之,箭已至胸前,张先忙侧身避之,未及箭穿右肩而出,手中剑落地,张先左手捂右肩,抬头视射箭之人,见一人骑马,立前高丘之上,俯视也。

    射箭者正阳是也,坐龙驹,手握弓,右手自后背又取一箭。

    张先见之,识得正阳,如见阎王,肝胆决裂,跃入树林逃匿而去,不见踪迹。

    黑衣人多数逃散而去,未能去者,饮药而死。

    此乃正阳陪王氏游骊山,至山脚下,闻前有喊杀声,停车驾,使程虎、段风烈守护,单骑上前来观之,正遇上官问月有危,相隔甚远,故取箭射之。

    上官问月披孝素服不便行礼,谢曰:“问月他日在拜,殿下救命之恩。”

    韩聪行礼曰:“多谢殿下相救也。”

    正阳曰:“此乃举手之劳,常人见之,亦施援手,公主,韩将军不必挂怀也。”

    上官问月复曰:“问月身有素服,不便与皇后娘娘相见,待换衣进宫请罪也。”

    正阳之,招车驾前行,上官问月退立一侧,让过王氏车驾,复上辇车归长安。

    诗曰:

    积善者风为之舞,有德者天佑其佐。

    聚黑云江燕欲坠,倾暴雨河水重逢。

    夫莲花冰清之美,惟红梅玉洁之丽。

    佩幽兰忠贞之节,披绿竹不渝之操。

    骊山脚下,正阳救上官问月,复前行入骊山,扶王氏下辇,山内行走,兵将随之。

    王氏观景,骊山花萼盛开,烟幕缭绕,云霞满天,翠绿苍郁,闻有野兽嚎叫之声,回荡山岗。

    诗曰:

    周亡汉兴匹夫走,天下归心君逐鹿。

    蛛网蝶影云纷扰,青松白鹭志气高。

    褒姒多愁笑诸侯,幽厉匿奔避骊山。

    八百江山东流去,青史成败论英雄。

    王氏谓正阳曰:“骊山之美异于龙凤山,各有其风矣。”

    正阳曰:“龙凤山位出独特,吸三国之灵气,故龙凤藏之。”

    王氏复曰:“正儿,路遇何事也?”

    正阳回之,曰:“明月公主节效双亲,归途中,有黑衣人截道,欲害公主,孩儿射伤其人,救之。”

    王氏叹曰:“月儿自幼父母双亡,有韩老养大,别无亲人,甚是孤苦,吾所痛心也。正儿观月儿如何?”

    正阳曰:“公主花容月貌、文才绝伦、世间少有。”

    王氏曰:“吾意欲月儿许汝,汝可愿意。”

    正阳辞之,行礼曰:“孩儿已有贤妻,岂敢妄思,孩儿不敢受也。”

    王氏曰:“王侯将相三妻四妾常礼耳。”

    言未毕,树木震响,突见自林中跳出,一只花斑虎,又紧随其后,跃出一少年,腰挎短斧,身披兽皮。

    肩扛铁扁担,截老虎去路,老虎张牙舞,爪冲向少年,少年弃扁担,老虎跃落,少年侧身让之,伸双手一把抓,老虎尾巴、哼一声使力,摔老虎大树上。

    诸人观少年英勇力大,无不惊叹。此少年名曰裴祥宝年紧十五,因祖上得罪于宦官,故避祸同老母隐居山中,猎虎为生。

    裴祥宝摔二下,死了老虎,不闻诸人,拿起扁铁树,扛虎便走。

    正阳叫曰:“小兄弟,且慢。”

    裴祥宝闻声回转曰:“何事?”

    正阳近前曰:“小兄弟,尊姓大名如何称之,居何处?”

    裴祥宝曰:“吾名裴祥宝,居住此山也。”

    正阳复问曰:“父母在乎?”

    裴祥宝曰:“母亲在也。”

    正阳曰:“小兄弟待往见之,吾有言语请教。”

    裴祥宝曰:“吾带汝往,见于不见母亲之意,吾不能左右也。”

    正阳见少年淳朴,喜曰:“善。”

    遂裴祥宝引正阳、王氏诸人,往茅屋行之。王氏观正阳面露喜色,谓曰:“正儿,何事这般喜悦。”

    正阳曰:“南征之事,吾心病了去也。”

    王氏闻言,面热不语。

    正阳复曰:“孩儿观此少年,有大将之风,虽有些迟钝、然胸怀坦荡,目无邪光,气力超群,若得此人,日后必成国家栋梁。”

    王氏曰:“真乃社稷之福。”

    异林秀木紫芍药,青竹云梦飘霓裳。

    路数道非拂荆扉,京洛春衣度江淮。

    裴祥宝领诸人前行,过了两个山头,至一所茅屋,院门巨石掩之。

    裴祥宝谓正阳曰:“于此等候,吾入内告之。”

    正阳曰:“小兄弟,言于老人家,唐朝王皇后欲见也。”

    裴祥宝搬走石头入院,至茅屋门外,老虎轻放一侧,躬身轻声曰:“母亲,孩儿归矣。”

    自屋内闻裴老夫人之命,曰:“儿入来。”

    裴氏坐木榻之上,裴祥宝推门而入,跪于厅中。

    裴氏曰:“祥宝,今日狩猎如何?”

    裴祥宝曰:“孩儿捕得一虎,来时遇路人,自言唐朝王皇后,欲求见母亲。”

    裴氏闻言惊曰:“人何在?”

    祥宝曰:“院门外候之。”

    裴氏曰:“愚子,速扶吾出院,见来人。”

    裴祥宝起,扶裴氏走出茅屋,观王氏之众,知其言非虚,忙上前跪拜,命其子跪拜于后,曰:“民妇拜见皇后娘娘,逆子不知礼数,慢待皇后娘娘,死罪也,望娘娘赎罪矣。”

    王氏上前扶起老夫人,曰:“老妇人速请起,莫劳尊体。祥宝起身立裴氏之后,正阳上前行礼,曰:“正阳见过老夫人。”

    裴氏曰:“民妇不敢,将军请起。”

    正阳立侧。

    王氏曰:“深山遇夫人此乃有缘矣。吾浏览山色,未进食也,以夫人,席地而饮,慢议之,夫人之意何如?”

    裴氏曰:“老朽草芥之民,岂敢放肆也。”

    王氏命侍官铺竹席,摆酒菜,再三劝请,裴氏就席,遂裴氏从之,同王氏夹桌而饮。

    王氏曰:“宫外深山之中,夫人不必拘礼,今见夫人王氏之幸也马,请。”

    二人举杯共饮。

    王氏复曰:“今日见此子,山间擒猛虎,可为英雄也,今年纪几何?可曾学武否?”

    裴氏曰:“今十五岁,自幼随老身山中生活,未曾学文武之艺,生性耿直愚昧,待老身入土,此子何生?老身甚忧矣。”

    王氏笑曰:“妇人多虑矣,虽志钝,心无邪,有万夫不敌之勇,可谓将才也。”

    裴氏曰:“老身斗胆问娘娘,身后少将何人也?”

    王氏曰:“我义子,正阳也,若非正儿,今日王氏,无见老夫人也。”

    裴氏曰:“殿下有龙凤之相,他人不能及矣。”

    王氏笑曰:“本宫此来,欲请老夫人母子,入京也。妇人可住宫中,此子亦可建功立业,光辉耀祖,岂不善美。”

    裴氏喜,回命其子曰:“祥宝速,跪拜皇后娘娘。”

    裴祥宝依命拜王氏。

    裴氏曰:“祥宝今后听皇后娘娘之言,娘娘所说如同阿母之命,不得有违,牢记于心,若有违非吾子也。”

    裴祥宝曰:“孩儿熟记于心也。”

    裴氏饮三杯水酒,曰:“老身无愧裴氏也,”

    言毕长笑倒下,气息全无,魂归九泉也矣。

    裴祥宝忙上前抱裴氏恸哭,其声如狼嚎虎啸。

    王氏一声长叹,曰:“吾王氏真乃灾星也,所到之处,忠贤义士,无不害命耳。”

    正阳亦心坏,自责不已。

    遂厚葬裴氏,携裴祥宝回长安。

    生擒山中花斑虎,奔走霹雳引雷电。

    乔松慕影两班立,兰花含笑截道迎。

    且说张先逃入公主府,见郜国公主言,遇正阳,事不成。

    郜国公主咬牙切齿,青瓷杯摔碎于棠下,大叫曰:“上官问月,容汝多活几日耳,不诛汝,我死不合眼也。”

    遂候正阳南征,而待之。

    正阳,喜得裴祥宝,密授其武艺。

    又使徐美祖言唐王,许拜将南征。君臣无不欢喜,遂令徐美祖带人至,翠华山造金台,台高三丈三尺,有三层。

    第一层使二十五名士卒身饰五行服,手持五行旗,依次五行方位而立。

    第二层三百六十五名士卒,身披大红炮,手持大红旗,围金台三百六十五日,方位而立。

    第三层四方立四时之旗,依阴阳八卦之理而建,台中央落白虎案,点香祭天。两侧士卒手持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戈、镋、棍、棒、矛、耙十八种兵器立之。

    四十九日台成,三日黄道吉日,唐王亲请正阳下马,登台。徐美祖引正阳,走上三层台,至白虎案,点香祭拜天地,三界之神。

    有百鸟聚台前,翔舞合鸣,久久而散。

    君臣无不惊异之,徐美祖读祭文。

    文曰:

    大唐贞元二十年,孟春丁卯,上朔丙子,唐王李诵昭告天帝,厚土神祗日;呜呼!天怜万民,地滋万物,今四夷叛乱,掳掠州府,江南百姓,流亡山谷,采草根、木叶、菱芡而食之,所在皆尽,死者蔽野。

    富室无食,皆鸟面鹄形,衣罗绮,怀金玉,俯伏床帷,待命听终。

    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嫣,危机社稷,降灾于天下百姓,为此聘请正阳拜为大将军,助我大唐扫清四夷,安保社稷,解救天下黎民于,水火之苦,神其鉴兹。

    唐王携御侍官至金台,取白毛、虎符、令旗、令剑、递之,正阳躬身而受,双手高捧过眉。

    曰:“托大唐红福,众神之令,早日平乱,天下太平矣。”

    正阳使白毛、虎符祭香案,挥舞令旗,手持令剑,剑指牛斗,跨步而立之。

    炮声连响,台下数万士卒,手握长枪,跺脚之三,士气冲天。

    诗曰:

    灾星出世社稷摇,流血漂橹百姓苦。

    天降祥瑞应命将,百鸟朝圣成其名。

    勒令三军威风然,士卒呐喊锐气盛。

    一军之力赋予将,王师胜负德之民。

    演武厅,白虎殿,正阳聚众将议国事,曰:“明日大军南征也,何人留守长安,诸兄弟有何见解?”

    秦极曰:“今东有辽国,北有突厥,内有郜国,窥伺国隙。

    元帅六师之精兵南征,太子治国,短玉用兵,非郜国之敌也。

    兴兵远攻,时日长短未料,恐郜国篡其主,须留可用之人,以备不测之祸。不然无异解衣包火,张罗捕虎,虽留兵守之,足为反贼之资耳。”

    正阳笑曰:“大哥料之深矣!”

    程虎曰:“南唐虽三关之地,非轻敌也。再者闻大军南征,恐辽兵复至矣。”

    徐美祖曰:“唐王养虎为患,乃魏征所论,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硃异,以取台城之辱;随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此致为也。元帅非有,清内患,拒外敌之策不可。”

    正阳然之,使秦极入潼关拒外敌。

    罗玉留守校场,助太子李纯行之,守京城。自帅大军征南唐。

    遂诸将归而备之。

    正阳入后院,裴祥宝挥舞扁铁树练武,招数已熟练也,正阳叫至身侧,曰:“小宝,武之成者,随心而动,不可拘限于招数也,皆以制敌为上也。”

    裴祥宝曰:“祥宝谨记,兄长教诲。”

    正阳复曰:“吾明日南征,小宝自今日起,待吾看守宫门,无母亲传招,任何人不可入内,逆者除之”

    裴祥宝曰:“祥宝劳记之。”

    遂正阳携祥宝来昭阳宫。

    使裴祥宝饰士卒服,守昭阳宫,门侧立之。复谓侍官入报,求见王氏。

    正是:

    画堂飞燕三两只,春江月夜闻笛声。

    东风无力梅花香,楚客越女两岸愁。

    毕竟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http://www.yetianlian.net/yt44012/1704407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