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笙箫默小说 > 华娱之黄金年代 > 第八百二十九章 电影诗人

第八百二十九章 电影诗人

    把宁靖和陈虹交给了两位导演,易青都顾不上晚上再隆重招待一下,又被孟石一个电话给喊到了北影厂。

    “孟总!什么事儿啊?我那边······”

    易青话还没说完,看到屋里的一个人,不由得愣住了,第一个反应是眼熟,仔细看看,想起了对方十几年后说过的一句话: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

    陈导,吃馒头吗?

    陈恺歌!

    没错,就是这张脸,豁牙子,大眼皮,长得极有特点。

    话说扛起未来中国电影大旗的三位国际知名大导长得都不怎么样,张一谋典型的西北老农,脸上沟沟壑壑,冯裤子就更别说了,那一嘴牙就跟刚解散的队列似的,谁也不挨着谁,端详着最体面的也就是眼前这位陈导了。

    不过陈恺歌不是西影厂的人吗?

    怎么会出现在孟石的办公室里?

    “来!小易,我给你介绍一下!”

    “不用了,孟总,我认识,陈导是吧!”

    易青说着,主动走到了陈恺歌面前伸出了手,陈恺歌一愣,也连忙起身,他知道眼前这位可了不得,圈子里现在最火的编剧,更牛的事,人家现在都自己开公司了。

    别人都还在观望的时候,人家已经把第一口肉给吃到了嘴里。

    “您好!您好!我是陈恺歌!”

    陈恺歌现在就跟前几天在这里第一次见到易青的冯小柠一样,带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一旁的孟石笑道:“小易,我发现你认识的人挺多啊,冯小柠你认识,恺歌你也认识。”

    “没见过面,不过看过陈导的《黄土地》,拍的是真好。”

    哦!拍《黄土地》的时候,陈恺歌应该还在广西电影制片厂呢,属于郭保昌导演的队伍。

    想到了郭保昌导演,易青又想到了那部可以载入中国电视剧史册的《大宅门》。

    呃!

    想得有些远了。

    “孟总,今天这是······”

    孟石看上去心情非常不错:“有好事,把你喊过来一起分享,怎么样,够意思吧,能想到是什么好事吗?”

    易青看了看孟石,又看了看一旁的陈恺歌:“《官司》过审了?”

    嘿!

    孟石一愣,带着点儿无奈说:“还真是什么都瞒不过你,没错,《官司》过审了,今个把你和恺歌喊过来,一来呢,是和你这个编剧通报一下,二来呢,也是和你说一声,这个电影的导演就是恺歌!”

    卧槽!

    易青听到这个消息,还真的是被震了一下,他之前把剧本交出去之后,就没再关注过,当然了,当时也曾想过孟石会选谁来做这部电影的导演。

    在他看来,孟石的首选目标肯定是李俊、杨光远这样的老导演来亲自执导,毕竟国内执导过这类战争题材电影的导演不多。

    不过再一想又觉得不太可能,眼下李导和杨导全都在忙活八一厂的《大决战》系列,哪有时间来拍《官司》。

    可即便不是这几位,孟石也肯定得选个经验丰富的老导演过来,万万没想到,孟石居然看上了陈恺歌。

    陈恺歌能掌控得了这种战争题材电影?

    不过好像《官司》也不完全是个战争题材吧!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部电影的核心应该挺具有人文情怀的。

    连冯裤子那种喜剧出身的导演都能玩得转,陈恺歌好像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而且,有着电影诗人之称的陈恺歌拍这种片子,好像比冯裤子更加适合。

    对于现在圈里人来说,陈恺歌或许只是个富有才华的年轻导演,但是熟知未来走向的易青却很清楚,这位陈导将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中国电影的扛旗人物。

    当然了,即便是现在,陈恺歌也是被业内众多前辈看好的电影新人,只是未必有人会知道他将来的成就。

    作为中国内地电影第五代导演中的领军人物,陈恺歌一直被人当作富有精英意识和批判意识的知识分子型导演,一位富有浪漫文学气息的导演。

    后来人们提起他,称赞的首先会想到那部《霸王别姬》,批判的则会立刻想到让陈恺歌直接坠入谷底的《无极》。

    但是,无论如何,陈恺歌作为中国第一个获得戛纳金棕榈大奖的导演,就凭这一个成就,他便足以毫无争议的成为华语电影难以逾越的丰碑。

    至于后来他在中国电影商业化的浪潮中尴尬转型的作品《无极》,虽然让他饱受争议,但其实倒也无损于他在中国电影的地位。

    从技术角度来看,陈恺歌的作品,拍摄画面角度十分老道,拍摄手法也非常新颖,最重要的是,再大的场面,也没有显示出一点脏乱差的感觉来,给人的感觉效果特别好。

    作为导演,陈恺歌向来以驾驭历史题材见长,当然也偶有涉足当代题材、尝试玄幻类型,无论拍什么,他的风格都十分明显,充满人文情怀。

    这种人文情怀主要体现在他在主题、题材选择上。

    比如他的那部处女作《黄土地》,陈恺歌就以极鲜明而壮阔的造型语言展现了古老而传统、贫穷又落后的中华大地与新鲜而生动、向往富饶,且渴望更新的华夏子民的对比。

    在那片广阔的黄土地上,生活着淳朴却又蒙昧的村民,他们来自遥远的过去,携带着最为原始的力量,保留着最地道的风俗,他们蓬勃,他们强健。

    然而到当地采风的顾青携来崭新的希望,他告诉懵懂的翠巧,延安那边有自由,可以自己决定怎么生活,怎么爱。

    老爹说“这是命”,坚持把翠巧嫁给未曾谋面的丈夫,翠巧不甘屈服,最终迈出土地,独自乘上黄河上的扁舟,以反抗这样的“命”,却最终丧生于湍急的河水中央,完成了自己抗争未果的命运书写,唱响了一曲悲剧性的命运挽歌。

    陈恺歌的人文情怀自始至终贯穿其中,说大时代时着眼点往往积聚在个人之间的冲突,说个人之间的爱恨时又穿透着时代的拷问,小人物与大时代总是同震荡,如同一曲高歌的交响曲,相互应和。

    说的通俗一点,陈恺歌就是善于将小人物融入于大时代之中,通过对小人物的刻画,来映衬当时的时代背景,可是却偏偏不会将那些小人物淹没于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之下,反而用一种非常细腻的手法,突出人物特点。

    这样看来,孟石选择陈恺歌还真的是非常正确的决定。

    另外,从技术层面上出发,《官司》这部电影最不好拍的就是汶河南岸阻击战,但是交到陈恺歌手里的话,似乎也不成问题。

    看看他的《荆轲刺秦王》就知道了,那场面拍的,沉稳雄壮,充满磅礴大气。

    从片头设计伊始,就给人一种浩瀚之感,古朴而真实的造型设计、秣马厉兵的征战场面,从容地再现古老战国的历史质感。

    燕太子丹回国,百姓击鼓齐鸣,与荣归的马身上叮铃作响的铃声相和共振,狂喜的祭司领队跳跃欢呼,再现神、巫、王、民一体的特殊历史形态,呈现举国同乐、巫人共欢的大和谐。

    赵女和燕太子丹恭送荆轲,士兵阵仗齐整,发出节奏感强烈的号子声,画外音中有人正大气地念诵着那首著名的篇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号子声的热烈、诗句的悲壮以对比蒙太奇复合衬托此刻的苍凉。

    大秦攻入赵国,硝烟四起,幼.童集体跳城自杀,喊声震撼天地,国民对自己君主的爱戴、对自己国土的忠诚以宏大的场面得以讲述。

    一句话,就目前而言,易青还真想不出来,有谁是比陈恺歌更适合来执导《官司》这部电影的。

    国内现在善于拍战争片的老导演有不少,但是,观念不一样,难道拿着十几二十年前拍《地道战》、《地雷战》那种手法来拍《官司》?

    易青承认那些老电影同样是经典,但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时代不同了,观众们的欣赏水平也在提高,在技术手段上,原先的套路已经没法满足现在的观众了。

    易青和陈恺歌聊了很多,基本上都是他对于《官司》这个故事的了解,还包括了一些前世《集结号》的拍摄手法,以及对于战争场面的镜头呈现方式。

    陈恺歌是越听越心惊,原先只是认为易青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编剧,可是听了他所说的很多关于电影拍摄的技巧之后,他突然觉得,自己来这里好像有点儿多余。

    这个故事,易青完全可以自己拍啊!

    他本来就是编剧,没有谁比他更了解这个故事,想要最完美的将这个故事呈现出来,还有比原作者更适合的吗?

    易青可不知道陈恺歌在想什么,如果知道的话,肯定不敢在陈大导演面前卖弄了。

    让他来拍电影?

    做个执行导演,拍几个镜头几场戏还行,让他独立执导一部作品,易青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好了!

    现在导演已经有了,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一一谷子地谁来演?

    

    http://www.yetianlian.cc/yt44954/2368938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cc。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