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笙箫默小说 > 庚子疫 > 第四十一章 方舱

第四十一章 方舱

    第四十一章 方舱

    题记:何处断虹残冷落  有时斜照暂分明

    春寒料峭,寒气逼人。东湖体育馆方舱医院开始接收病人。由于大量的疑似病人需要筛查确诊,还有一些普通感冒的人,也要求进方舱医院以求确诊,因此,很多人聚集在方舱医院的入口,排队的长龙已经排到了几公里。

    一些已经入舱的人们,按照程序领取相关资料后到自己的床位。医护人员或志愿者将每个病床的物品送到病人。

    这些物品非常人性化,考虑到了病人的基本生活所需,又想到了目前寒冷的气候。有《防疫小册子》宣传册,充电器,卷纸,抽纸,台灯,脸盆,毛巾,肥皂,洗涤液,消毒液,防噪耳塞,遮光眼罩,拖鞋,电热毯,热水壶,牙膏,专用水杯等一共十五件,这些物品用一个大塑料箱装好,送到病人床前。

    当病人拿到这些物品时,十分意外,心有感触,大家议论纷纷。“国家负责治疗,还送这么多东西!真的还可以!”“哎呀,比我们自个还想得周到,我们自个都没有想到这细!”“听说可以进方舱医院,一切免费,哪想到这像福利院,不好意思,给**添麻烦了。”“一切全免,还配这么多日用品,每床还有电暖器,这被子是军用的,崭新的,闻得到棉花香。”“妈的,网上有人还骂**,要不是**,我们只有小命送阎王爷!”“一日三餐伙食,三荤两素一汤,几好哦,在家也冒(没)吃这好。”“还有基围虾,鸡腿,还送水果,我过年都冒(没)吃这些!”“好是好,可是有人不吃这些,因人而异分开做套餐才好。”“几千人,全市几万人,伙计,你想开小灶?你太娇气了吧?”“我么样娇气撒?你去看卫生间,排队;你去看洗澡间,好窄,好小,冲个澡就像进蒸笼。”“你莫想太舒服,这是医院,又不是住宾馆,要知足。”“知足常乐啊,莫练条(说多话,无用的话)。”“医务人员好辛苦,清洁工好辛苦,他们走路都是跑步。”

    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发表感悟或意见。

    熊君一家三口在A区的东南角。这A区有五百张床位,B区、C区,D区各有五百多张床位。

    熊君想这么多人,住在一起,吃喝拉撒,喜怒哀乐,这需要多少人力物力来服务啊!男女老少,四面八方,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因为同一个原因,进了方舱医院。人上一百,种种**,正因为如此,需要一种凝聚力,需要一种正能量,需要人去引领,去组织,去发动,去激励。

    熊君找到了方舱医院负责人,说:“这几千人一下子集中在一起,他们需要治疗和关怀,而这些**已经做到了,而且做到这样十分不容易!然而这些人更需要组织引领,激发起他们内心积极的美好的一面,药物治疗很重要,但精神疗伤更重要!”

    方舱医院负责人说:“是啊,全市大大小小十几家方舱医院,几万人,隔离在此的这些人,精神紧张,内心恐慌,情绪压抑,心理脆弱。据了解有些人其实没有新冠肺炎,但自称说有,怀疑自己有新冠肺炎。你看这两天要进舱的人特别多,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复杂!”

    熊君说:“我建议做三件事,这三件事我来牵头负责。一是成立方舱医院自救志愿队。我们能吃能喝,有些事儿可以自己做;二是组建方舱医院临时党支部,选举党支部书记,把病中的党员组织起来,发挥这些党员的作用,在方舱医院兴起一股大家事大家做,你帮我,我助你的正能量;三是开展一些活动,比如做健身操,跳健身舞,甚至可以学八段锦和太极拳。方舱医院需要生命的活力和激情的涌动。”

    熊君的倡议得到了方舱医院负责人的同意。经过一天的工作,三件事居然有了良好的开端。

    自救志愿队组建成了,熊君自告奋勇任队长。这个志愿队伍从开始的七八人,一下子发展成两百多人。ABCD四个病区,每个病区成立志愿分队。

    临时党支部组建成了,方舱医院负责人和另外四名党员,组成了东湖体育馆方舱医院临时党支部。党支部定期组织有关新冠肺炎防护知识讲座,介绍志愿者先进事迹,对情绪波动的病人进行心理疏导,还发现一些积极份子作为入党对象。

    另外四个病区还腾出一片空地,用于健身操和八段锦、太极拳的锻炼。方舱医院不再是郁闷沉闷的场所,不再是压抑积郁的空间,而是充满了活跃、生机与希望!人们在休息时,相互交流,锻炼身体,或参加公益劳动,打扫卫生、清理垃圾,分发生活用品,一切都在一种友爱、积极、充满正能量和希望的氛围中进行。

    熊君除了治疗休息之外,每天检查ABCD四个病区的志愿者活动情况,并亲自带领A区的五十多名志愿者,清扫公共厕所,冲洗澡堂,运送垃圾。

    他对志愿者说:“大家照我的做,先将垃圾归类,然后用垃圾袋装好,重量在二三十斤左右,不能装多,多了会把垃圾袋压破,也不能装得太满,要留五分之一的空间扎口,扎口一定要紧,系牢,打死结,不能松,松了垃圾就散了。第一层垃圾袋装好之后,还要再封一层外装袋,因为垃圾要经过好几次转运,搬上搬下,防止破袋散落,这一层必须要用心装好,系牢封口,然后放到指定位置。”

    有人说:“大记者老熊,你成环卫专家了!”

    熊君说:“我也是向环卫师傅学来的,开始以为就是把垃圾桶往外拖就得了。其实不是,方舱医院有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必须分类处置。莫看收垃圾这活,不仅是脏活、累活、苦活、危险活,还是个技术活。要细心,要专业!我们的环卫师傅了不起啊!”

    方舱医院负责人说:“老熊,要不是你出面牵头办这三件事,这几千人的方舱医院,还真是没办法管理!现在主要是环卫清洁人员缺乏,一些医院的环卫清洁工,每天工资三百元还请不到人。我们这么大的方舱医院,要不是你们志愿者出力,垃圾恐怕要堆成山了!”

    熊君说:“现在方舱医院有些人有特殊需求,比如有人爱看书,有人爱上网,有人想吃热菜热饭,有人的食品需要冷藏。我建议每个病区设立一个读书角,安几排书架搞个图书角,放几台电脑,方便人们上网。每个病区安排几个微波炉和冰箱,方便特殊人员需求。这些东西如果没有捐赠物资调配,钱我出,派人组织货源,马上搞起来。”

    很快,从红十字会仓库中申领到了部分物品,熊君捐赠五万多元购物款,在东湖体育馆ABCD四个病区,建成了四个图书角,四个电脑室,四个冰箱和四个微波炉。

    图书角的建立,一些年轻人和中小学生在方舱医院可以上网看书学习,增加的冰箱和微波炉,方便了需要冰藏食品和加热饭菜的病人,一度成为全市所有方舱医院的典型。

    记者们纷纷前来采访,开始熊君一概拒绝,后来在方舱医院负责人的劝说下,勉强接受了一家权威媒体的采访。

    采访他的是一名女记者,熊君认识她。这名美女记者,年岁不大,能说会道,善于抓住热点,每天都会发现新闻题材,而且以发稿量大出名,在记者圈中,被称为玫瑰快枪手。

    熊君说:“玫瑰快枪手,没想到在这儿我们见面,你今天想发什么消息?”

    玫瑰快枪手说:“熊老师,你是名记,是老师,向你讨教。”

    熊君说:“我这里没有你需要的采访内容,如果你一定想要,我可以给你推荐一个人你去采访。他叫杨继绳。”

    玫瑰快枪手惊讶地睁大眼,说:“杨继绳?杨老师,他是我们新闻界的前辈呀!采访他?熊记,你开什么玩笑!”

    熊君严肃地说:“没错,是杨继绳,是我们记者圈新闻界,一个真正有良知的记者,是我的职业偶像,是一位胆识兼备、人品高尚的记录历史的人!你读过他的《墓碑》吗?看来你没有读,在解放初期******中,他大胆报道饿死几千万人的情形,是历史的见证人!他是一个真实记录历史、受人尊敬的人民的记者!我愧不如他!”

    玫瑰快枪手沉默不语,她知道熊君说这些话的含义。在这次疫情之中,她作为记者,说实在的,有时候是一个跟风的人。既报道了一些真假难辨的新闻,又写了很多领导喜欢的稿子。她写稿采访似乎没有什么主见,就是蹭热度,看领导眼色。随着疫情的发展,她发的一些稿子,前后相互抵消,自相矛盾,一会儿是正调,一会儿又是反调,一会儿是曝光批评,一会儿又是赞扬颂歌。为此,广大网友也批评指责她,“什么记者,是棵墙头草,一个变色龙!”斥责之声,铺天盖地。

    熊君语重心长地说:“小妹,你既然走上了记者的这条职业之路,我劝你应当学习杨继绳老师!他值得我们所有记者学习。他是湖北浠水人,我的校友,法学专业毕业后入新华社工作35年,后任中国新闻学院教授。2015年12月,哈佛的莱昂斯新闻良知与正义奖,授予杨继绳,称杨老师是一个榜样,值得那些希望记录人类黑暗而艰难斗争的人学习!”

    玫瑰快枪手沉默不语,她在反思。

    熊君说:“杨老师没去领奖,而是以文字的形式发表了他的答谢。他写道:记者是一个卑鄙的职业,这个职业可以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制造弥天大谎,欺骗亿万群众;记者是一个高尚的职业,这个职业可以针砭时弊,揭露黑暗,鞭挞邪恶,为民请命,担起社会良心的重责!杨老师说,卑鄙与崇高,平庸与神圣之间,没有鸿沟,没有高墙,黑白之间,全凭自己把握!自己写的白纸黑字,是永远抹不掉的证据!”

    玫瑰快枪手听后,沉默一阵,离开了。她在反思中有些自责,在自责中有些后悔,在后悔中有些内疚,在内疚中有些羞愧!是啊,杨老师的那种境界,无法企及。熊君的话是对的,我们应当向杨老师学习!

    熊君担心自己的话伤害了这位美女记者的自尊心和热情,紧接着又给她发了一条微信,说:“我们都是记者,深感这一职业的平庸与神圣,尤其是在这场前所未有的疫情面前,更应要持有严肃谨慎、大胆大任之心。记者,一方面是个平庸职业,回避矛盾,不问是非,明哲保身,甘当权势喉舌;但另一方面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因为我们不是平庸的人,胸怀天下,思虑千载,批评时弊,监督时政,沟通社会,使媒体成为立法、司法、行政之外的第四监督力量!”

    几天之后,东湖体育馆方舱医院上了电视,自救志愿者服务队,临时党支部,太极、八段锦、舞蹈健身小分队,图书角、书法室、电脑房,成为方舱一道道温馨靓丽的风景。

    报道后,十几家方舱医院纷纷效仿学习,加上医疗人员的细心治疗与服务,一些人很快康复出院。

    然而,也有一些人经筛查检测后确诊,不得不转移到专门医院治疗。熊君的妻子就是其中一例。

    中午,熊君把盒饭送给妻子,盒饭有基围虾,腊肉笋子,豌豆玉米,青菜,莴苣肉丝,还有一个苹果。

    妻子摇摇头,她说:“转院去火神山,一切难料,商量一下后事吧。”

    熊君说:“火神山有解放军顶尖医疗队在那儿,莫怕!”

    妻子说:“我不怕,如果阎王爷要命,也冒得(没)办法。”说着,两行清冷的泪水涌出深陷的眼眶。

    她说:“我跟你二十三年,女儿今年二十三岁,她大学毕业后,找个安稳工作,吃口安稳饭,不做你这行。做记者,辛苦不说,里外不是人。”

    熊君给女人擦去泪水,说:“别那样生离死别、悲惨凄凄的,让女儿看了难受。心情好,免疫力就好,对治疗新冠有帮助!”

    女人继续说:“家里的积蓄在那张卡里,在床头柜的皮夹子里面,密码是我们的结婚纪念日,万一我走了,你要照顾好女儿,呜……”女人放声大哭,撕心裂肺!

    一个小时之后,熊君的妻子被转送到了火神山医院。当救护车到达时,几个军人早就在入口等候,其中一名军人用对讲机喊话:“我是前哨18号,现在来了一个确诊病人,请迅速安排床位,组织医务人员会诊。”

    对讲机迅即传来回话:“29号知道,现已准备就绪,请安排病人入院,走绿色通道进入专区。”

    火神山医院,一切都是那样井然有序,紧张周密,步调一致,服务细致!

    东湖体育馆方舱医院内,一位老太太找到熊君,说:“熊记者,我,已经九十五了,我老爷子是抗战老兵,我们在这里住了七八天,多亏你呀!听说你媳妇转院了,老爷子让我来捎句话,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老太太颤微微的双手,满是黑斑,如枯树枝一样,递给熊君一个信封,里面是一万块钱。

    熊君忙扶老太太坐下,说:“老人家,心意我领了,钱我不收。我们现在不缺钱,您们两老快近百岁了,更需要养老钱!”

    老太太深有感触,说:“哎!这次疫灾,如果不是国家关怀,不是医护人员救助,我们这两把老骨头,早进火葬场了。活了快一百岁,遇到这场灾难,我们真地有幸遇到了这个时代,感恩,万谢!”

    http://www.yetianlian.net/yt46163/1769092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