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笙箫默小说 > 汉并天下 > 第三百八十八章 海军理论建设

第三百八十八章 海军理论建设

    如今大汉海军学院和大汉海军技术学院已经全部建造完成,并且已经招收了一大批学员,正在紧张的授课之中。

    与此同时,大汉海军将士的整编工作也进展顺利,目前已经有六批海军将士整编完毕,全部被分散安顿到各支舰队之中。

    其中,幽州舰队和扬州舰队是天子刘洵钦定的重点建设舰队,已经整编完毕的六批海军将士优先补充进这两支舰队之中。

    而此时各地造船厂改造、新建的战舰,也同样是优先在幽州舰队和扬州舰队之中服役。

    至于山东舰队和珠崖舰队则是徇情补充兵力和战舰,只要暂时可以维护山东和南方海域的安靖便可,暂时不需要这两支舰队有多大的战力,毕竟此时大汉帝国周边部落、国家的海上力量还非常弱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这两支舰队只需要维护来往商船的秩序便可。

    此时,在兵部尚书史曾呈上来的奏章中显示,大汉各沿海郡国陆续兴建的海军类工坊,已经进入了完工的高峰期,各地郡国之中积极备考海军学院的人才也是趋之若鹜。

    自从天子刘洵定下海军的两所学院也并入会试制,每次会试举行都要专门开设海军科目,供各地郡国的人才报考之后,民间备考海军两所学院的热潮便没有停歇过,反而呈现出越来越热门的态势。

    对此天子刘洵非常满意,毕竟这股风潮是自己一手推动起来的,也许大汉帝国可以借助这股风潮走向海洋,汉民族的未来也许会就此发生转折,从专注于陆地转变为海陆并举!

    看过兵部尚书史曾的奏章之后,天子刘洵便诏令中书省,命中书省联络各地郡国,选拔当地有才干的航海人才和造船人才入长安城,天子刘洵准备在未央宫明台召见这些人才,借此向天下人展示朝廷珍惜海事人才的决心,以便将这股风潮维持下去。

    中书令魏相不敢怠慢,急忙拟定诏令,没过多久便诏令各地郡国,一时间天下人为之雀跃,无数海事人才为之欢呼。

    各地郡国纷纷开始选拔人才,只过了十几天的时间,各地郡国便选拔了上百名海事人才。这些人才有的擅长造船工艺,有的擅长航海驾船,有的擅长观望星座、辨别方向,都是当地首屈一指的海事人才。

    就在中书省颁布诏令一个月之后,这上百名各地郡国选拔出来的海事人才聚集长安城,在京兆尹赵广汉的统一安排下,全部入未央宫,在明台得到了天子刘洵的召见。

    这上百名人才全部都是白身,平日里连当地的县衙和郡府都没有进去过,如今却进入了天下闻名、巍峨壮丽的未央宫,足以让这些人才激动得癫狂起来。

    而当天子刘洵出现在这上百名海事人才面前的时候,这些海事人才更是恨不得欢呼起来,要不是顾及着礼仪和等级秩序,顾及这上百名海事人才都要冲上去痛哭流涕了。

    天子刘洵见状也很高兴,虽然此时的大汉帝国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海帝国,但是偌大的大汉帝国之中,也有着数量非常可观的航海人才,而且这些航海人才在此时的世界上还是顶尖的存在。这样的情况,基本上就是天子刘洵的一座宝库,已经算是上天的一大馈赠了!

    天子刘洵听完中常侍耿国的介绍之后,知道了这些人才大部分是从山东、扬州等地赶来的,一小部分是从幽州等地赶来的。

    而后,天子刘洵和颜悦色的对众人勉励了一番,鼓励众人再接再厉,为大汉帝国的航海事业添砖加瓦。

    能够当面接受大汉天子的勉励,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至高无上的荣耀。只见这上百名航海人才纷纷叩拜在地,恨不得为了大汉帝国而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接着,天子刘洵下诏在明台赐宴,宴请这上百名航海人才。

    在席间,天子刘洵专门挑选了一些精通于造船技术的百工,笑着与这些百工询问了一下此时的造船技术。

    被天子刘洵问起的百工都很激动,纷纷将自己最为拿手和擅长的造船技术讲了出来。

    这些百工起初还担心天子刘洵听不明白自己所说的意思,特意用一些比较通俗的话语来描述自己的技术。

    可是谁成想,天子刘洵对于此时大汉的造船技术很是熟悉,甚至还能说出不少造船的专业术语,让在场的所有百工为之惊叹,同时更为天子刘洵的睿智而感到折服。

    接着,天子刘洵还专门提出了自己对于此时造船技术的改良意见,那就是使用风帆来取代船桨,并且还提出了水密隔舱的概念!

    首先便是风帆技术,华夏的风帆航海技术是从商周时期开始的,到了此时已经发展较为成熟的风帆技术,并被运用于远洋航海。

    不过此时大汉帝国海船的风帆是固定帆,即把帆固定在一根桅杆上。这种帆存在明显的缺点,就是只能接受顺风,即来自船尾的风,如果是逆风,几乎无法行船,只能依靠船桨用人力推动。

    随意,天子刘洵针对此缺点,便提出将固定帆改进为活动帆,用绳索把帆系在桅杆上。这样不仅方便了帆的升降,还能根据风向来操纵绳索,改变风帆受风面的朝向。活动帆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帆的受风效率,除无风的状态外,任何时候都能够获得推进力。

    另外此时海船的风帆基本上都是由植物叶或竹篾编织而成,叫做硬帆。为了使风帆更加牢固,天子刘洵提出是否可以改进船帆的织造技术,采用平行式风帆,即在帆面的水平方向,每隔一定间距安装一根竹条,从而构成一个平行的骨架。

    如此一来,在纵帆上安装许多横向的帆竹后,当风帆遭到不同方向的风吹袭时,横向的帆竹能够使风帆较为稳定,形状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不易卷折;而当风力与帆呈某一小角度并向帆吹袭时,硬帆会产生很大的垂直于风向的升力,升力在船舶前进方向产生了分力,从而成为推动船舶前行的动力。

    在场的众多百工闻言都是对天子刘洵的提议赞不绝口,认为如果真的能够改良海船的风帆,那大汉帝国的海船驾驶技术将会出现一个质的飞跃,从此以后大汉帝国的海船便可以不必太过依靠风向来航行,而是可以借助不同方向的风力。

    一同赴宴陪同的百工部尚书杨墨和海事司诸官吏更是惊叹不已,众人没想到天子刘洵竟然对航海技术还如此精通,那还有什么是天子刘洵不知道的?

    就在众人没回过神的时候,天子刘洵便又抛出了一个“重磅”技术:水密隔舱!

    水密隔舱也叫做水密舱室或防水舱,是海船的安全结构设计,其位于船体内,是船身内部经水密舱壁所区隔划出的多间独立舱室。

    华夏关于水密隔舱的记载最早见于梁  (南朝)《宋书》关于“八艚舰“的记载。当船舶遭遇意外使船舱少部分破损进水时,其他尚未受波及的水密隔舱则还能提供船舶浮力,减缓立即下沉的风险。

    后来到了唐代,水密隔舱的技术便趋于成熟,到了宋代之后华夏的海船、甚至是一些比较庞大的江船都开始普遍使用水密隔舱技术。

    水密隔舱的使用不但可以提高船只航行的安全性,可以让船只在破损的时候依旧可以继续航行,而且隔断开的舱室也便于管理,可以用于不同的分区。

    还有一点,水密隔舱的修建,由于舱板与船壳紧密相连,还起到了加固船体的作用,不但增加了船只整体的横向强度,而且还取代了加设船只肋骨的工艺,使造船工艺得以简化,大大降低了船只的建造成本、缩短了船只的建造时间。

    天子刘洵系统阐述了水密隔舱的技术,此时在座的所有人都已经被镇住了,特别是那些造船百工,还有百工部尚书杨墨和海事司的诸位官吏,都已经被天子刘洵那天马行空一般的想法所镇服。

    此时,百工部尚书杨墨激动的拱手说道:“天家此论非凡绝伦!臣等佩服得五体投地!”

    说完,百工部尚书杨墨便奏请,将水密隔舱和风帆技术列为朝廷绝密技术,同时由百工部牵头,立即在海事司设立项目部加以研究,争取早日投入使用。

    天子刘洵自然赞同,当即对百工部尚书杨墨说道:“此事便交给百工部负责了,爱卿便要全力以赴了!”

    “诺!”

    而后,酒宴的气氛越发的热烈起来,天子刘洵的心情也是大好,不断与百官和上百海事人才把酒言欢。

    忽然,中常侍耿国接到了一名兵部侍郎送来的题本,看过封面的题目之后脸色微微一变,急忙凑到天子刘洵的身旁,小声说了几句,将那册题本呈给了天子刘洵。

    天子刘洵不动声色的看了看在场众人,而后小声对中常侍耿国说道:“立即命兵部尚书史曾和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去麒麟殿,朕一会儿便去!”

    

    http://www.yetianlian.net/yt55371/2355899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